找到相关内容147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心悟者的生命文化观——身心宇宙空灵法相融

    名利的欲望,往往还有不同形式的争斗。如果妄心勃勃、私欲熏心,那必然是烦恼缠身,忧苦身“心”,疾病不断。所以,生活在世俗社会中,如果不正确处理人和欲望的关系,不能正确对待名和利,是很难达到自性空的,当然...势力中解脱出来,就能随心所欲地转化五大,支配无竭的虚空宝藏。这是“怀爱”的最高成就。一旦调伏了妄心,就没有何处可匿藏邪灵或恶魔。同时一旦你充满菩提心,以前认为是邪恶及障碍的力量,此时都认为是上师的化现,...

    乌金多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0362459.html
  •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

    惑造业,轮转不休。若不精修念佛一行,以弥陀名号之摩尼珠,澄浊还清,转迷为觉。纵令勉强抑制妄心,终非定慧平等。今执持名号,以幻修幻,以楔出楔,至于一心,则回归空寂之性体,不仅仅是滞留在有为造作层次,虚妄分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1162468.html
  • 净土科学观-极乐世界的依报与正报

    ,这个前五识成就所作的智慧的作用。“转第六识”,第六就是意识,我们现在把它当作心,实际上还有个妄心,把它一转变,变成“妙观察智”。因为这个第六意识,善于分别,它一转变就变成妙观察。第七识,它是一种执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30062630.html
  • 法藏的圆顿思想

    妄而不能得无碍之圆义,因此顿绝言说便为了断绝分别的妄心,且唯将言说思议相破俱尽之时,无碍之圆方才能显,所谓的“绝言说显理性与成解行”  也即便是:绝妄显智成佛之意。绝妄显智成佛并非次第而成,而是于修行...去妄断惑之多寡而言修行的次第,及多从证真、入于法界之深浅来言证果之高下,这是由于法藏之观法乃本于真如本心而非妄心来立说的。探玄记:“心境合目故云入法界也。”(注3)心境和合的程度便为证入法界的标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5762655.html
  • 两晋佛教居士研究

    喜、护:四等心289  (四) 固心、去妄心291  (五) 奉道之存心:求己291  (六) 达观、等心292  (七) 息念、止虑、无惧293  (八) 心悟无常、离苦294  四、由「定」生「慧...

    纪志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5262846.html
  • 白云老禅师著作:休庵随笔

    佛陀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以至于无所著处,使其妄心,无所依止。因为阿难不识妙明之净心,周遍法界,为妄取缘境分别影事,以为心相;佛陀为破阿难之妄想缘心,突显妙净明体,故有七处征心...

    白云老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1263000.html
  • 《传心法要》初解

    真实,就被境转,就会远离真心。认外境为心,就是认贼为子,错把贼人当作亲人。因此,学道之人,如果不在自心下手,反观自心,降服自己的妄心,最终达到无心,就是外道学佛,了不可得。  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2563223.html
  • 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

    学习禅定,就可以转变很多社会现象。佛在《圆觉经》里讲到十二位菩萨修行的方法,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修行。《楞严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心、妄心,如何解决修行、尤其是禅定时所碰到的问题,可以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南。...

    了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2963227.html
  • 释达观著:随缘自在 第二章

    一切万法,不离自心。为何世人总是缘木求鱼,于枝叶相上打转不停?缘见于相,于相起分别;妄心起念,于念生执著。若归自心,不就一切了得,何来寻寻觅觅呢?  道本无须求,道在汝心中,为何不见道,有心故不见。有心有...

    释达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5263701.html
  • 般若与禅观

    时神仙方术化的不同特点,这既是传统思想影响的结果,也与佛教本身的发展需要相一致。   但是,般若学本身的思想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局限性。龙树中观学那一套非有非无的否定方法对于排除一切妄心执著来说是十分...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0863860.html